在生活中,我們會犯很多錯誤:明知故犯、常常犯渾、丟三落四、懶惰馬虎、甚至說話不算數(shù)、自私自利、不懂事……等等
這都是我們希望孩子不要去做的;
而這僅僅是因為我們告訴他們那些事是“錯誤”的。
但是,你可曾想過,
我們在孩子這個年紀,是否做到了我們希望他們做到的那般完美呢?
我們是否理解孩子行為背后的動機?
仔細想想,
當(dāng)孩子犯錯時,你頭腦中冒出的第一想法是這樣的嗎?
你總是違反規(guī)矩——因為你不聽我的話;
你不努力學(xué)習(xí)——因為你不在乎自己的前途;
你不做作業(yè)——因為你太懶了;
你說謊——因為你不在乎別人的感受,只顧自己……
當(dāng)你以這些想法表達給孩子時,事情會發(fā)展成你想要的效果嗎?
如何將錯誤轉(zhuǎn)化為精神財富?
當(dāng)一個人情緒上頭時,往往是聽不進任何建議的勸說的。因此,在我們幫助孩子尋找錯誤的源頭之前,請給他們一個獨立、私密的思考空間,以便于將自身同錯誤隔開距離、區(qū)別看待。
等待所有情緒都平復(fù)、所有人都恢復(fù)冷靜之后,再同孩子一道坐下,與他們一起討論分析,拋棄先入為主的偏見。
幫助孩子了解“為什么”是最有效的教會他們原諒的方式。因為知道“為什么”能賦予我們力量,讓我們作出改變。
重要的不是錯誤本身,而是我們對待錯誤的觀點和態(tài)度。每一個錯誤背后都存在正面動機,盡管這些動機有時不會自動顯現(xiàn)。
身為父母,我們應(yīng)該從錯誤的表象之后發(fā)掘孩子初始的善良動機。這樣做將會鼓勵孩子相信自己天性中的美好。如果我們僅僅關(guān)注糟糕的結(jié)果而忽略善良的動機,孩子就會失去嘗試的熱情。
想象一下,孩子完成畫作后忘了收拾畫筆,我們能否意識到他們是為了急于將自豪的畫作展示給大家看的美好初衷?
如果孩子在清洗餐具時打碎了一個碗,我們能否同他們一道一笑了之,然后鼓勵他們再試一次?
如果孩子考試時漏做了題目,我們能否認可他們是由于太想考好才忙中出錯?
當(dāng)我們對孩子的良好動機表示信任時,就說明我們不會再對他們的所作所為橫加批判了。
為孩子的錯誤喝彩
有一位媽媽提到,她家有一個特別的娛樂活動——比“錯”大會。
晚餐時分,每個人都來談?wù)劚局茏约悍傅囊粋€大錯誤。家里人都把這項活動搞得像在互相攀比,人人都想比對方“錯”得更嚴重。
媽媽會說:“你覺得這個錯誤不得了嗎?我還有更厲害的。”
當(dāng)女兒聽到媽媽和她父親的錯誤時,總會獲得巨大的樂趣。這個游戲還有“續(xù)集”,那就是我們必須挑選一兩個錯誤,談?wù)勛约簭闹蝎@得了什么教益。
聽到這,你也許會疑問:“這樣不是縱容孩子不把錯誤當(dāng)回事嗎?”
恰恰相反,了解孩子固有的動機是善良的,而且是愿意做好事的。在成長過程中,孩子總會有意或無心地犯些錯誤。如果他們害怕受罰,常常會用撒謊來掩飾錯誤。
因此,作為父母,不僅要告訴孩子不要懼怕錯誤,還要向他們強調(diào),每個人都可以從錯誤當(dāng)中得到許多寶貴的經(jīng)驗;如果沒有犯過這些錯,我們就不可能獲得如此豐富的經(jīng)驗。
鼓勵孩子放下錯誤帶來的包袱,等于教會他們將稻谷和糠麩分離,保留稻谷、拋棄糠麩;鼓勵孩子面對自己的錯誤,可以使他們正視自己的不足與局限,勇敢地繼續(xù)向前。他們對自己能力的信念也會隨之加強。他們會得到鼓舞,知道自己依然承受著關(guān)愛;他們也會因此明白,我們每個人都處在不斷進步的過程之中。